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   
 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通知公告 流程专区 政策法规 规范标准 技术专区 联系我们
“身体着火,一盆冷水泼过去,皮肤会爆裂?”关于急救,你不知道的5个误区
2019/5/17 17:53:07 来源:转载 】 浏览:5592

来源:国馆(ID:guoguan5000)

  网络时代,我们每天都能接收各种各样的信息。我们能从中学到许多有用的知识,但不可避免的也会遇到各种谣言。

  轻信谣言,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,甚至可能在关键时刻危害生命。

  比如以下这个:

  “人体着火不能用水救”,真的很值得推敲。

  先不说皮肤的组成到底有多复杂,人体万一被烧着了是不是马上就烧到了真皮层,这些都是疑点。

  单从这些所谓急救大全文章的论述方法去分析,就能发现很多问题:

  “你真皮里的每一粒脂肪分子都是一粒油”,人体脂肪是固体,而我们印象中的普通食用油是液体,虽然都是油脂,虽然都能燃烧,但其实不能一起类比。

  这种谣言比一般的谣言更可怕,因为它们造谣的对象,是急救手段。

  万一真的有人着火,看过这个谣言的人真的就不用水去救,那危害真的太大了!

  有时候,人的一个念头可能比实际灾害更能害人。

  所以,找出大家在各种急救方法中存在的误区,让大家掌握最基本的急救方法,有时真的可以挽救生命。  

  1

  急救之一:烧伤

  顺着开头那个例子,我们先来谈谈烧伤急救。

  “烧伤”其实是一个很广泛的范围,它的准确定义是:一切热源对人体组织造成的伤害,热源主要是火源、热水等。

  所以,在医学上,烫伤其实也是烧伤的一种。

  如果是被火烧,甚至你的皮肤着火了,最好的方法是什么?

  用水!

  2014年,就有一位山西壮士以身试火,亲自用左臂淋上酒精燃烧,再用水扑灭,显示了哪怕是酒精等易燃物在人体身上着火,用水依然是最好的急救方法。

  
| 危险示范,请勿模仿 |

  烧伤之后可以涂烫伤膏之类的药物吗?

  如果伤势轻微,可以涂抹;如果烧伤严重,一定不要涂任何药膏

  尤其是民间偏方牙膏、酱油,包括口水!

  因为他们很容易引起感染,造成或轻或重的二次伤害。

  对于严重烧伤,到底要不要包扎呢?

  最好不要。

  因为哪怕你用纱布包扎,到最后创面和纱布黏在一起,过后一揭一层皮,会让烧伤的人痛不欲生。

  最好的方法是盖一块布,马上送去医院。

  因此,烧伤急救三部曲是:

  冲水(既可以用水扑灭火,也可以在烧伤以后降温)——盖布——马上送医院。

  就这么简单。

  

  2

  急救之二:止血

  止血方式一般有两种:填塞止血和压迫止血。

  填塞止血一般用于止住鼻血。

  在止血急救中,我们最常见的误区是:大多数在流鼻血的时候,选择将头后仰,以为这样可以止住鼻血。

  其实这是错误的。

  因为仰头了以后,鼻血会经过气道流入肺部,液体进入肺部会发生什么?想想你淹在水里那种感觉,对,就是窒息。

  所以,流鼻血了以后要身体前倾、低头、张口呼吸,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鼻翼,等血止住或者塞一团棉花。

  另外用得最多的止血方法,是压迫止血。

  无论是动脉、静脉还是毛细血管出血,是大量出血还是少量出血,都可以直接采用压迫出血部位的方法止血。

  

  比如说,人体出血最危险的地方,是颈部。

  因为颈部肌肤细薄而脆弱,却保护着气道、食道、颈动脉、颈静脉、甲状腺等重要结构,还是连接大脑与躯干的咽喉地带,如果这个地方出血,后果不堪设想。

  如果颈部大血管出血,最重要的就是要用拇指压迫破损部位两端的颈动脉和颈静脉,一来可以止血,二来可以防止空气进入心脏。

  能够做到止血,已经很不错了。剩下的事,是及时拨打120,等候医生到来。

  

  图片来源 | 急救医生贾大成

  而一般性的出血的处理方法是这样的:


  第一,在伤口覆盖干净的辅料、手帕等;

  第二,压迫出血部位,一般数分钟之后出血就会停止;

  第三,如果可以的话,考虑加压包扎。

    

  3

  急救之三:溺水

  溺水的急救过程是这样的:

  发现溺水者在水中时,首先应该明确这个原则——

  如果你没有受过专业的拯溺训练,千万不要下水救人!哪怕你水性再好!

  其次,如果溺水者已经被救上岸,处于昏迷状态,应该立即进行心肺复苏。

  但这时也存在一个误区,那就是救上来的溺水者,需要马上控水,甚至还有这样的急救口诀:

  “头朝下排水、背在背上跳、放在牛背上颠簸。”

  其实这也是误区。

  现代医学早已广泛认同的是:

  控水时容易引起胃内容物反流和误吸,反而会阻塞气道,还可能导致肺部感染。

  也就是说,控水有害无益,不如马上对心脏停止的溺水者进行心肺复苏。

  心肺复苏的过程是这样的:

  先要清理溺水者口鼻内异物,然后进行人工呼吸。

  人工呼吸的过程:连续5次口对口吹气,再做30次心脏按压,再做2次口对口吹气,再做30次心脏按压,以2:30这样的周期进行,直到救护车到达。  

  4

  急救之四:气道堵塞

  你知道吗?根据“人民网-科普中国”平台发布的数据,每年我国因为吞咽异物引起窒息死亡的儿童大约有3000名!

  如果吞咽了异物,塞在喉咙里不上不下,其实不管是大人或小孩,时间如果超过2,3分钟,很可能就会窒息而死。

  我们常用的做法,要么就是直接用手拍他的后背,想着能把异物拍出来吧?但是异物要往下坠落,你拍背部是前后运动,两个不搭边。

  或者用手去抠,看能不能抠出来,结果反而把异物越弄越深入。

  实际上,这些方法用处都不大,也都是严重的误区。

  最有效的方法,是海姆立克急救法。

  不说虚的,我就直接介绍了:

  海姆立克急救法分两类人,第一类是3岁以下的小孩:

  1.将婴儿面朝下取俯冲姿势,用掌根用力拍打婴儿背部肩胛骨之间的位置,连续拍5次。

  2.如果拍后背不成功,将婴儿面朝上取俯冲姿势,用两根手指压在婴儿胸口中间,连续用力按压5次。

  3.如果不成功,反复进行以上操作,直到异物被排出。

  海姆立克急救法第二类人,就是3岁以上、能直立行走的孩子和成年人。

  施救者从背后环抱被救者,一手握拳,拳眼在被救者肚脐以上、肋骨以下的位置,另一只手固定住握拳的手,并快速有力向被救者上腹部的后上方冲击,造成人工咳嗽效果,直至异物被吐出。

  简单的海姆立克急救法,从1975年创立以来,至少拯救了10万个生命。如果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学会,不知道每年要挽救多少珍贵的生命。    

  5

  急救之五:猝死急救

  很多人以为,猝死就是突然死亡,没有机会可以急救。

  这是猝死急救中最大的误区!

  猝死急救不仅有方法,而且不难学。

  猝死中有所谓的“黄金四分钟”,也就是如果在这四分钟以内能把猝死患者救醒过来,他就有可能不会受到伤害。

  但如果超过六分钟,大脑缺氧过久,他就会有后遗症,最严重的可以变成植物人;如果超过十分钟,就回天乏术了。

  但很可惜,在中国每年猝死的54.4万人里面,成功复苏率不足1%!而美国每年猝死的45万人里面,成功复苏率就高达30%!  

  数据来源 |贾大成医生“海绵演讲”

  我们国家的猝死急救,已经到了不得不普及的地步。

  我国急救科普第一人贾大成医生总结出了简单四部曲:

  判断、呼救、按压、除颤。

  第一,如果有个人突然倒地,你做的第一件事,就是判断他是不是心脏骤停。

  通过什么来判断?比如通过问这样的问题:“你醒醒,怎么了你?”如果对方意识清醒,是活人一枚;

  如果他失去了意识,也不一定就死,得看他有没有呼吸。如果对方胸部有起伏,那就是有呼吸,不过是昏迷了,是活人一枚;

  如果他胸部没起伏,也不一定就死,只不过是心脏停了!

  得进行第二步,呼救!

  马上拨打120,如果现在只有你一个人,那你就打开手机免提,边进行第三步急救边跟120说话。

  第三,按压。把手掌掌根放在他两乳头连线中间,另一只手重叠在第一只手上,手指交叉,两臂基本垂直,用上半身的重量向下按压,使胸骨下陷4-5厘米,每分钟按压100-120次,这样做是为了最大程度模拟人体心跳频率,按压力道太小或者按压频率不对都不利于心脏复苏。

  也可以不做人工呼吸,只做按压,一直按压到救护车来到现场,或者有除颤机器拿到你身边。

  按压力道可以控制,但是每分钟按压100-120次的按压频率在实际情况中不容易把握。

  为此,闽姐姐连线了厦门市思明区蓝天救援队总队长“水草”陈素珍,陈队长给我们支了关键一招:

  按压时以1000为起始数,边按压边数数:1001、1002、1003......这样可以很好地控制按压节奏,有利于心脏复苏。  

  脑疾病、心血管病都可以成为猝死的诱因,老年人、青少年都能成为猝死的受害者。

  早日学会急救,我们才能离死神稍微远一点。

  

  以上几个关于急救的知识

  你看明白了吗?会操作了吗?

  看完文章你有什么感想呢?

  留言说说看吧~

  //////////

  参考文献:

  1.榕嘉,《浅论人体遇火后的应急扑救》,乐山应急管理学会,《消防界》,2016年12期

  2.贾大成,《救护车到来前,你能做什么?》,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,2016-9

  作者简介:

  国馆:一个有品有内涵的公号。用文化修炼心灵,以智慧对话世界,在这里,重新发现文化的魅力。

  来源/国馆(ID:guoguan5000)

  编辑/刘晶晶

  校对/常斯雅

  编审/许松青

特别声明:本文转载已征得版权方《国馆》公众号同意


】【打印返回顶部
分享到: 
上一篇:土木吧丨收藏:复合地基相关问题 下一篇:不知道多高层钢结构如何抗震,怎么抵抗大震...
关闭

审查指南


4006221873


阳光公示

关闭

我们的网站


我们的微博


我们的微信

网站首页 网站声明
滨州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中心
版权所有
备案序号: 鲁ICP备13007822号-1